在天津市公安局南开分局向阳路派出所,民警帮助群众通过驾驶证自助制证机办理相关业务。
在天津市东丽区万新街道万隆社区,民警和社区工作人员一起调解群众矛盾纠纷。 以上图片均为天津市公安局提供
在天津市河西区,有一支由环卫工人、小区物业、外卖小哥、维修人员共同组成的志愿者队伍,依托“互联网+群防群治”机制,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触角,不断为平安“赋能”。
“通过市局研发的‘社区通’APP,打通警格网格,集结各方力量,把群防群治工作从线下搬到线上,协力化解矛盾纠纷,共同为百姓提供帮助。”天津市公安局河西分局梅江派出所民警胡韬深有感触,“有了大数据和科技支撑,基层警务工作更快更高效,老百姓更有安全感。”
快速侦破盗窃案件、及时找寻走失人员、拦截电诈涉案资金转账、调动社会力量多元化解矛盾纠纷……近年来,天津市公安局坚持“情指行”(情报、指挥、行动)一体化运行机制,把各方资源“合”起来,让数据“活”起来,将基层力量“融”起来,加快形成和提升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更好解决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努力实现“降警情、控发案”,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展开全文
从笔记本到警务通
民生小案办得更快更好
14:25,接到报案;14:35,民警赶到现场;15:03,确定嫌疑人;16:00,现场抓捕。
一天下午,在西青区大寺镇大寺村,一名身穿黑衣的男子,盯上了一辆停靠在路边的银色小汽车。左右张望之后,男子快速用锤子将车窗玻璃砸碎,从车内盗走1500元现金。被害人发现后马上报警。
接警后,民警立即在警务通上组建了案件协同侦办群,刑警、社区民警、情指中心民警等一一被拉到群里,大家各司其职,火速查找核实线索。不到两个小时,案件成功告破。
这起案件快速侦破,协同警务机制帮了大忙。
过去,资源分散在各个警种。如今,在警务通上,基层民警可以因需建群,各警种协同作战,不仅可以提高处警速度,还能精准破案。天津市公安局西青分局打击犯罪侦查支队支队长刘震感慨,“破案更快更方便,民警以更高效率侦办民生小案。”
找回6只鹅、查找1辆电动车、追缴1条金项链……刘震掰着手指自豪地介绍起最近破获的几起小案子。
“以前有些小案子,要三四天才能破。现在,案子破得快多了。”面对警务机制和科技的快速发展变化,天津市公安局西青分局副局长张海申很有切身体会,“过去哪个村里发生案件,民警找线索、收集证据、确认嫌疑人,一周时间就过去了,如果遇到大案,时间可能还会更长。”
“现在不一样了,我们侦查办案的设备更加现代化,可以说是‘鸟枪换炮’。原来人手一个记事本,现在只要拿个警务通,有什么线索记在上面,不光自己可以翻看,其他办案人员也能随时补充内容。案件有什么新进展,也会第一时间在群内推送。”张海申说。
话音未落,张海申的手机响了起来。“群众报案,一便利店内商品被盗。”张海申立刻在警务协同群里部署任务,民警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与此同时,协同群内,案件相关信息同时推送,马上确定了嫌疑人身份,民警第一时间将其抓捕归案。
从接单响应到主动治理
解决老百姓的后顾之忧
每天数百个线上民意工单,100多个热线电话,在天津公安民生服务平台,电话铃声和电脑信息提示音此起彼伏,接线员正在忙碌地接转工单。
这些百姓诉求,多久有回复,什么时候能办结?“接诉即办,4天必须上报进展。即使确有特殊原因无法办结,也要和老百姓讲清楚原因。”天津市公安局指挥中心政务服务处民警杨涛告诉记者。
前不久,平台接到了一个求助电话。高某夫妇此前通过人才引进政策,将户籍落在天津市河北区。今年3月,夫妻两人的孩子出生,但由于特殊原因,无法通过线下方式为孩子办理落户。于是,两人通过民生服务平台向“民意中心”求助。
了解清楚情况后,“民意中心”立即将工单推送给天津市公安局河北分局办理。
咨询政策、办理备案、开具证明,在民警帮助下,夫妇两人通过民生服务平台“一网通办”服务模式,一站式“全程网办”相关手续,顺利解决了新生儿落户问题。
“所有证明材料线上提交,办理结果网上查询,孩子顺利落户,解决了我们的后顾之忧。”高某夫妇为天津公安协同高效、暖心为民的服务点赞。
依托大数据实战中心提供的支撑能力,天津市公安局不断推进“一网通办”提档升级,积极打造公安事项免证办、协同办、网上办。目前,289项民生实事实现“全程网办”,“新生儿出生户口登记”“买房落户”等多个场景实现“高效办成一件事”。
违法停车、交通拥堵、噪声扰民……除了服务类求助,民生服务平台每天还要处理各类群众投诉举报,针对群众反映较为集中的问题,进行常态化分析研判,主动治理。
今年8月,在梳理分析民意工单时发现,市民崔女士曾多次通过12345便民热线反映:其母亲年迈且独自居住,楼上邻居经常在夜间吵闹,发出的噪声严重影响母亲正常生活,反复沟通无果。
噪声扰民问题处理不当,容易引发邻里冲突。平台马上将此情况反映给所在地街道,并联系社区民警上门详细了解情况。原来,崔女士母亲楼上邻居由于孩子学业问题,经常发生大声争吵。社区民警与居委会工作人员、网格员一起,对楼上住户进行提醒,同时对两家进行情绪疏导,引导两家人妥善处理邻里关系。上门调解后,两家人互相体谅,和睦相处。
倾听民心民意,搭建民声“回音壁”。目前,民生服务平台每月研判解决各类民意诉求2.1万余件,月综合办结率达90%以上。
从人防为主到人防技防相结合
群众的事第一时间有人管
“协助社区和消防部门清理楼道杂物,确保楼道畅通”,一早,河西区挂甲寺街美化里社区的社区民警朱新琪就接到了当天的工作指令。
自从来到社区工作,朱新琪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打开警务通,看看推送了哪些工作任务。
上午9点,朱新琪与消防队员、社区工作人员会合,挨家挨户提醒居民尽快清理门前杂物。原本一上午的清理工作都进展顺利,没想到遇上了难题。
“这是我自家门口,想放什么别人管不着!”70岁的李先生情绪激动,坚决不配合。这可难坏了工作人员,强行清理可能会引发矛盾,放任不管又存在风险隐患。朱新琪突然想起上次入户时记过他女儿的电话,于是决定请“外援”来说服他。
一边,消防队员警告楼道堆放杂物可能引发火灾,朱新琪提醒乱堆乱放可能引起邻居抱怨,导致邻里不睦;另一边,李先生的女儿打电话开导劝说。
终于,在几方的共同努力下,李先生将门口的所有物品悉数清理干净,小区的楼道清理工作顺利完成。
从线下到线上,从笔端到云端,3年里,朱新琪逐渐淘汰了厚重的记事本,在警务通上记了近百万字的“随手记”。哪家有什么困难、邻里之间有过的矛盾,备注得一清二楚。“把每一次了解到的情况、各家的信息都记下来,方便帮助有困难的居民,也能方便其他民警了解社区情况。社区有警情或者突发事件,处理起来更顺畅、办法更多。”朱新琪说。
“做好社区工作得益于对群众情况的了解熟悉。当基层警务‘遇见’大数据,群众的事儿不仅第一时间有人管,而且管得更好更暖心了。”天津市公安局红桥分局和苑派出所社区民警周建军如今将新技术装备用得很娴熟。
和苑,天津市规模最大的棚户区拆迁安置区域,136栋楼房高高耸立,有人将这里形象地比喻成“竖起来的老胡同”。
这里的居民多是棚户区改造前的老邻居,随着生活环境发生变化,一些新问题逐渐显现。
一天早上,周建军正准备下社区,手里的警务通“关心关爱人员”模块推送走访提示,12号楼75岁的张女士无儿无女,老伴也去世了,应及时入户了解情况,提供帮助。
周建军刚敲开张女士房门,就看见张女士的左腿血流不止,正手忙脚乱地处理伤口。周建军见状马上找来纱布紧急止血,同时拨打了120求助,将张女士送到了医院。
没一会儿,警务通又给周建军推来新任务:7号楼18层两户邻居发生纠纷,请前往处置。原来,04住户为了方便,将房门改为外开,05住户觉得开门受阻,要求改回原状。04住户则提出05住户经常在门口堆放垃圾,影响楼道卫生。双方都觉得对方过错在先,互不退让,多次报警。周建军从警务通查询了前几次的调解情况后把双方叫到一起,梳理矛盾源头,分析利害关系,找到调解关键。于是,双方决定各退一步,矛盾被成功化解。
《 人民日报 》( 2024年11月07日 19 版)
发表评论